從工作八年多的公司離職,我還是希望繼續當編輯,曾經多次找過編輯的工作,然而無奈若要到一般出版社工作,幾經詢問,都必須在台北上班,也試過找接案、外包的編輯工作,難度非常高,因為要處理的許多工作項目、資源,全部在台北。而創業更談何容易,沒在出版社工作過,人脈、資源都有限,因此暫且作罷。
不過,我想留在花蓮,因此在花蓮繼續找工作,做過學校助理、找過門市店員等工作,發現都不是我想做的工作,也才體驗到即使有工作經驗,工作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好找。忙碌了一陣子,心中確定的是,若要待在花蓮,編輯的職涯要先畫上一個休止符了。
這樣的歷程,讓我開始思考我如何前進,就在2016年年底的某一天,我看到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師寒假培訓班招生的簡章,想起了某一段日子⋯⋯
2015年,我剛開始學日文,就在Lang-8上認識了一位聊得來的日本朋友,他的中文程度很好,我們常用中文聊天。我會問他日文的問題,他也會問我關於中文的問題,比方說小說裡某一句的意思、某首歌的某句歌詞的意思,因此我先思考:平常的用法?句型?舉例簡單的句子?在這個過程中,我覺得很有意思,還能知道中文與日文的相似與不同。
於是2016年年底,在工作的嘗試、等待及轉換期,當我看到師大華語教學師資培訓班的簡章,決定試試看。寄出報名資料和錄音檔後,等待著「放榜」的那天,當看到自己名字的時候,很開心!但隱約也有種「我真的要選這條路了嗎」的猶豫,不過沒經過嘗試,永遠無法知道所謂「好或不好」、「適合或不適合」,加上為了改變,就放手一博吧!
到了2017年年初,踏上台北,走進師大圖書館校區,來到國語教學中心,我在心中默默告訴自己「要把握!」就此展開將近一個月的師資培訓課程。
那時住在北投的青年旅館,每日搭捷運往返師大,白天上課,晚上回到旅館,複習教材、寫教案、寫自己想寫的課後心得,非常認真與充實,我想這應該是待業族深知,學習、改變的機會之下,是以前自己努力工作的積蓄、現在寶貴的空檔時間,還要加上全家人的支持,才能擁有的,得來不易啊!雖然求學時期的自己也很用功,但此時此刻會知道,這是非得把握不可的因緣。
課後的第一晚,還有興奮、想去台北逛逛玩玩的感覺,卻被自己的一個念頭澆熄——「我必須努力,我沒有時間」,因此抱著這樣的心情,把握每分每秒上課學習、下課複習的時間,也不再管臉皮薄不薄了,課後有問題就是直接衝到台前問老師,幾乎每堂課課後都在想問題、討論問題、看其他同學問問題,或者跟同學討論。無論是課程內容、求職方向、疑難雜症,問!問!問!老師們一一回答,同學們互相打氣,我很感謝。
除了上課,在師資班裡,我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好朋友,準備去美國留學的高中英文老師、師大畢業的體育老師、字正腔圓的大哥、一樣在學日語的年輕媽媽、準備去澳洲留學的同大學校友⋯⋯在試教前的幾天放學後,我們留下來,在隔壁教室利用時間繼續練習試教,幫忙看彼此的優缺點,彼此鼓勵、加油,還去摩斯漢堡一起讀書,準備結業考試。還有,大家一起去吃好吃師大夜市的午餐、點心,也是正能量呢!
師資班結束後,開始找工作,經歷寫教案、筆試、面試、試教等,過了好幾個月以後,我開始在大學華語中心有了鐘點的教學工作,真的成為老師,我非常感激如此的幸運與許多人的幫助!大學的文字薰陶、以前工作的編輯經驗,加上中心老師的協助、助理姊的鼓勵,還有家裡老公的支持,這些力量都讓我更快上手!
而今,回頭看在師大上課寫的第二天課後心得:「晚上寫了一點點教案,上課的流程設計,也有些許編輯的概念,不同的是教學面對活生生的人,編輯面對看不到的讀者大眾。然而,仍有些共同點,例如我所提供的內容,如何讓對方(讀者或學生)能流暢吸收、易懂受用,這是需要琢磨的目標。」我深深感恩,過去的我成就了現在的我,而現在的我則要繼續努力成就未來的我!
人生路上的轉彎,需要一股脫離舒適圈的勇氣,也需要對下一條路有探究的興趣,及積極不斷的摸索過程。這個轉彎對我來說,就是另一個機會、另一個修行。
2018/05/26
後記——
到了教學現場,發現師資班所學的,是幫助我們開啟認識這一行的大門,但是還有很多方面和細節,是還需要學習和摸索的,比方說:如何完整地安排並備好一門課、如何思考這個語法在什麼情境使用、如何解決學生各種疑難雜症的問題等,於是一邊教學之餘,一邊還是要繼續研究,或是上其他師資培訓課,才能迎刃而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