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10日 星期五
永觀堂的鐘聲
鐘聲,在許多人的記憶中是安詳的時刻。
印象中,在一篇小說裡看過一個場景──有一個小鎮,用鐘聲作為他們知道時間的工具。當人們從山坡上的小路聽到鐘聲,就知道他們要回家,或是進行其他生活上的行程。(翻遍書櫃找不到是哪一篇,嗚)我們現在的生活中,最有機會聽到的,不外乎是鬧鐘和手機聲;前者是急著叫人起床,後者是急著叫人接電話,雖然取代掉「鈴!鈴!鈴!」的急促聲,可以換上優雅或輕柔的鈴聲,但終究還是急著要我們做下一個動作,停止睡眠、談話或是手邊的事情。但走在路上,遠方的鐘聲並不能終止我們步伐,只是會讓我們略微緩下腳步,就像日本京都永觀堂的鐘聲。
兩年前,讀了蔣勳老師的《捨得‧捨不得:帶著金剛經旅行》一書,「回頭」這一篇,提到阿彌陀佛對永觀禪師說「永觀,你遲了」的故事,另外吸引我的是描寫鐘聲的這一段:「永觀堂鐘聲極出名,悠悠蕩蕩,東山一帶,遠近都可以聽到。如果有緣,剛好遇到鐘聲迴盪,許多路上行人都會回頭張望,尋找鐘聲。永觀堂鐘樓雖遠,其實最後回頭尋找的人也都發現:鐘聲就在耳邊。」
書內附有CD,除了蔣老師口誦的金剛經,最後一曲就是永觀堂的鐘聲。這十幾分鐘的鐘聲,後來陪伴著我一段編稿的時光,在心緒紜亂的時候,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,在人聲沓雜的時候,耳機裡的鐘聲就像隔開一切的簾幕,專注,只有在映入眼簾的一字一字上。
雖然鐘聲一鳴,需再等半刻才有下一鳴,然而迴盪的聲響在心裡補足了那些片刻的空白。
原本只是CD的聲音,加上一趟京都的自助旅行,變得不同。在沒有安排到永觀堂的行程,甚至都忘了永觀堂,那一天在京都,走著只抓方向沒有地圖的路上,接近傍晚,悠哉地走著,卻在哲學之道附近,聽到了鐘聲,我突然直覺反應,向同行的Y說:「這是永觀堂的鐘聲!」但不知道永觀堂是否在這,然而鐘聲像是半路遇到久逢的故人,突然與我照面,我欣喜卻又帶著陌生的熟悉,沿著鐘聲,真的尋訪到永觀堂,然而寺院大門即將關閉,只看到一名僧人灑掃。我在門前拍下照片,想記得這位第一次見面的老朋友,下回再來吧,這是鐘聲引領的因緣。
不期而遇,但鐘聲其實就是固定在那個時刻響起,只是遊人匆匆一過罷了,就像人生。
2016/08/26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