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為企劃人》是我今年9月開始使用電子書後第一本閱讀完畢的書,而且沒想到一個月內,接著又再讀完一遍。
作者李惠貞,是獨角獸計劃的創辦人,因為我參與過實體活動:人與書與人與書之間——參加獨角獸計畫活動,也讀過她的其他書籍——《成為自由人》、《給未來的讀者》等書,持續追蹤臉書和IG,已累積了相當的信任感。因此,看到《成為企劃人》,二話不說就直接訂購了,雖然我自己很意外的是在電子書上閱讀,因為作者致力推廣紙本書。
回到《成為企劃人》這本書。首先,對「企劃」這個名詞的印象,似乎是計畫,也好像是職位,抑或是工作的方法。然而,這本書告訴我的是態度、思考以及精準執行。
書中提到「企劃人,就是設法找出正確語言的人」,溝通是企劃的基礎,在這之中如何釐清目的,才逐步決定要不要做、如何做。因此,作者非常強調初衷——目的,到底為什麼要做這件事。
也就是說,我想開始做什麼,例如:寫網誌,那麼目的是什麼?確認目的後,可能會再繼續思考接踵而來的問題:網誌在這個Facebook、Instagram、Threads等社群媒體興盛的時刻,有人看嗎?寫了也不會賺錢啊?好吧,還是可以寫,那我該寫什麼?我需要什麼資料或經驗?然而,在這一切的問題以前,先回歸目的。
接著,重新定義問題,再進而評估。書中提到「⋯⋯企劃的基準:知道自己有什麼、市場缺什麼,找出打動目標對象的亮點」。我期待網誌的讀者是誰?從我身上能有哪些內容對他們有幫助?雖然對目前的我而言,寫網誌還是一個模糊的旅程,然而我的目的很清楚——寫出自己的聲音、收穫與經驗,幫助語言老師和愛書人看到自身視野以外的天地。回過頭來,其實對自己最有幫助,能一邊整理、一邊撰寫,也一邊思索,讓自己成長。
書中還提到了很多面向,例如企劃時,提出解法中的發想、檢視、邀約等,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「精準度」。
「所謂精準度,有一部分來自必要或非必要的取捨。當你耗費精力在非必要的事務上,必然會削弱整體的精準度。」
「兩百字可以表達的文章寫成五百字,並不是沒加分而已,多餘的訊息實際上會消耗讀者的專注度,沒加分的東西其實就是扣分。」
這也是我近兩年來在思考的事。以華語教學為例,當已經對零起點、初級、中級、高級等各級教學都有經驗,也教過兒童、青少年、成人等年齡層,然而時間跟精力有限,勢必要慢慢聚焦在自己最有興趣、最想鑽研的領域深入(目前是中高級的成人華語教學),因此開始思考在各種課程之間如何取捨。當然,並非放掉所有其他不直接相關的課程,而是從這過程中,有的需要取捨之外,有的則能幫助思考要聚焦的領域,還都要透過不斷確認和練習,找到適合的工作樣貌。
企劃,不只是完成一項工作,還包括職涯、生活、家庭等經營,以及人生。我喜歡作者最後提及:「我想要每天起床都有值得為它投入的、有趣或有意義的事,每天睡前都能感謝活著。任何一刻離世都沒有遺憾。」或許這聽來有點過度理想化,然而即使生命中只有一件事是如此值得投入,透過自身的企劃去執行那件事,就是幸福吧!
2024/11/06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