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

你從哪裡來?一個字聽出你的故鄉(A little book of language)

 


想像一下,你身處洞穴裡,外面是個危險世界。你聽到怪聲,就(用原始的語言)大喊「外面是誰啊?」一個聲音回覆你。如果你聽得出那個聲音的口音屬於你的部落,就會開開心心到外面看他們要做啥。但如果你喊「外面是誰啊?」卻聽不出對方是誰,你出去時最好帶著棍子,而且要小心。陌生的聲音可能是敵人。——《你從哪裡來?一個字聽出你的故鄉


呼應書名,節錄了書中的此段,談到方言與口音。的確,我們從一個人的口音可以了解或猜出這個人來自哪裡。方言裡也有各種口音,例如台灣閩南語裡有泉州腔、漳州腔等,還有按照地方分有宜蘭腔、鹿港腔等,然而隨著語言的演變和互相影響,有的研究者認為已經發展為混合腔或共同腔。


在教中文的過程裡,曾遇過學生糾結在要學會沒有口音、正統的中文,雖然這樣的學生不多,也懂那種想有一口好中文的心情。不過話說回來,真的有所謂的正統中文嗎?台灣人說的中文,哪些算正統?我認為與其在意正統,不如想想是否達到溝通的目的。教學時,我特別留意的是學習者的發音和聲調是否影響了聽者理解的意思,也就是說,聽者是否能得到說話者真正要傳達的意思,但對於各國學生的口音倒是不太在意,因為這正是語言有趣、豐富的樣貌。

 

回到本書,從嬰兒牙牙學語說起,再談到詞彙、語法、語義、語用、手語等,書中有些我所知道的部分,也有些對我而言是未知的現象、沒想過的意義,作者很流暢地傳達出來,就像聽故事一樣,也是讓我去思考自己的語言經驗,無論是聽與說、讀與寫、學與教。


閱讀此書的過程中,讓我驚訝的一點是「拼字」。第九章「掌握拼字的秘訣」說到「對英語人士來說,即使閱讀能力很強,但還是覺得拼字很難。為什麼?主要的原因是,閱讀時,別人幫我們把字詞都拼好了。困難的工作都已經完成。也就是說,我們可以跳過某些字,不需要注意到每一個字母,句子裡少了幾個字母也能讀得懂」。


原本我對自己常拼不出字,歸咎於自己沒有好好記得,而現在似乎這種自責感有一點釋懷了,呵呵!但是我們依然應該把字拼好,才能有利他人閱讀,就像中文字若是那裡缺一筆,這裡少一畫,即使大略讀得懂,卻也容易讓人感到閱讀的不順暢。


書中還提及一些有意思的觀點,例如第三十二章「為什麼要使用語言?」提及,語言的功能除了溝通,還為了好玩,像是雙關、押韻詩等;為了表達身分,像是喊「OO隊加油」表示自己是哪一隊的支持者;為了發洩情緒,像是釘釘子不小心用錘子打到手,大罵一聲「爛錘子」;為了與人相處、互動,像是有人打噴嚏,旁邊的人說「Bless you」,打噴嚏的人回「Thank you」;為了幫助自己思考,組裝機器的人喃喃自語安裝的步驟等等。


這些例子常用英文的思考方式,然而若改成中文的思考方式,也有類似的情形,這也是當我在學或教語言所忽略的,常只專注在會這種語言是為了溝通、能跟他人聊天,而忽略了語言本身的功能是豐富且富饒意義的。


由於作者大衛・克里斯托(David Crystal)書中大部分是以英語的句子舉例,雖然有中文翻譯,不過還需要進入英語的語脈去理解,這是過程中常停頓下來的原因。然而,書中四十章裡,每章都有情境或故事,而結尾的方塊也都有一小段故事或知識,能幫助我們更具體理解作者想傳達的意思,讀來輕鬆又有趣。


2020/09/1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